Quantcast
Channel: 鄉間小路 - 農傳媒
Browsing all 348 articles
Browse latest View live

【文明野味】羊道與大森林裡的小木屋

關於新疆遊牧民族的奶茶文化,梁瑜的《沒什麼事是喝一碗奶茶不能解決的》算是可愛的入門前導文,如果要知道得更多,那非得要讀讀李娟陪著哈薩克遊牧家庭四季轉場的新疆系列,尤其是《最大的寧靜》以及《羊道》三部曲,文風同樣風趣。 The post 【文明野味】羊道與大森林裡的小木屋 appeared first on 農傳媒.

View Article


【水裡的回音】水裡的回音

關於臺灣鏟頜魚(Onychostoma barbatulum), 你可以這樣描述:初級性淡水魚,其形態「體延長,側扁,背緣及腹緣平直。頭部扁而小」。分布極廣,絕大部分溪流的中上游皆可發現,是臺灣廣受歡迎的淡水釣遊魚種(Game fish)之一。 The post 【水裡的回音】水裡的回音 appeared first on 農傳媒.

View Article

【織物記憶】鄉間口中的粿葉樹

在饅頭紙、玻璃紙還沒有問世之前,早期的長輩都會隨炊粿的大小,尋找不同的「粿葉」,作為炊粿紙或蒸墊使用。常見包含黃槿葉、月桃葉、香蕉葉、桑葉、玉米葉、林投葉等種類眾多,長輩口中的粿葉成為一種統稱。其中,黃槿被稱作「朴子叢」、「粿仔樹」或「粿葉樹」,尤以雲林縣土庫鎮、虎尾鎮一帶,遠至高雄市林園區,使用黃槿葉作為粿葉最為普遍。 The post 【織物記憶】鄉間口中的粿葉樹 appeared first...

View Article

【神明好農情】馬祖境天后宮,走坑道鑽轎底

飛機降落馬祖南竿後,跳上公車前往馬港, 我的目的很簡單,只是想去看看久違的馬祖境天后宮,廟旁有座媽祖巨神像,趁著秋高氣爽登高賞景應該很愜意。 The post 【神明好農情】馬祖境天后宮,走坑道鑽轎底 appeared first on 農傳媒.

View Article

【菊島喫風土】漸漸消失的冬至雞母狗仔

冬至又稱為「長至節」,傳統上家家戶戶都會製作湯圓,殺雞煮肉以供奉先祖,祭拜結束後共同享用湯圓,象徵增添壽命,這一儀式稱為「團冬」。 The post 【菊島喫風土】漸漸消失的冬至雞母狗仔 appeared first on 農傳媒.

View Article


【菜市人生場】魚市凌晨開盤──澎湖第三魚市

晚間十點吃宵夜時,和老闆提及明天三點要去魚市看競標。「妳是說等一下的那個三點嗎?」 是的!五小時後,我們已經出現在魚市。清晨三點半,據說是澎湖第三魚市競標的黃金時刻,現場卻安靜得很,沒有漫天叫價的拍賣員、沒有躁動的買家,只有些人神情肅殺,在已分類秤重成堆的漁獲邊遊走,低頭在手中的小紙片上塗寫。 The post 【菜市人生場】魚市凌晨開盤──澎湖第三魚市 appeared first on 農傳媒.

View Article

【隱味食肆】走過兩岸三地的菜飯

當「松茸家鄉煲菜飯」這道菜上了之後,眾人聚集到一只大砂鍋前,紛紛舉起手機準備拍照,服務人員把手按上鍋蓋把手,想來早準備好掀鍋的橋段,見一切就緒,開鍋那刻,松茸清幽香氣隨之奔出,賓客驚呼:「好香!」這讚美想必也在服務人員預料當中,我瞟見他露出「果然不出所料」的自信微笑。 The post 【隱味食肆】走過兩岸三地的菜飯 appeared first on 農傳媒.

View Article

【植物系‧食旅日誌】私廚的浪漫情懷

十年前成立飲食工作室,生意剛起步,需要親朋好友試吃給意見或捧場。於是我把工作室當私廚,舉辦不同主題的餐會,地中海下酒菜或義式家常、美式Jamie Oliver 的週末早午餐,也有法式風格的講究菜式。參與成員有高中同學、閨蜜、不同圈子的大學同學、藝文餐飲圈同行, 林林總總玩了幾場,十分過癮。 The post 【植物系‧食旅日誌】私廚的浪漫情懷 appeared first on 農傳媒.

View Article


【食趣聞】來啦!再加點酒

這座土地與故事皆豐饒的島嶼,近年地酒大興,具在地特色的新創品牌與釀造所傾巢而出,與傳統酒廠各自林立,無論你是喜歡暢飲的啤酒客、嗜品烈酒的文人雅士,或最愛嚷著「再給我加點酒」的加酒青年,不問新陳、風格獨具的臺灣在地酒品,都能讓你找到獨一無二、專屬於自身的當代路線! The post 【食趣聞】來啦!再加點酒 appeared first on 農傳媒.

View Article


【餐桌上的產地】傳承土地的故事,釀出臺灣地酒新文化

國際知名的釀酒大師陳千浩,為釀造出心中理想的臺灣地酒,登高山入深海,不僅專注研讀歷史、親身探查教科書沒寫的風土文化,同時攜手農民,復刻釀造遺失百年的台灣地酒,拚命三郎般敢衝敢拚的根性,只為了孵化一個夢想:推動「臺灣地酒文化再生運動」。陳千浩以「釀酒」追溯臺灣土地的故事,將臺灣酒的迷人之處推廣至全世界。 The post 【餐桌上的產地】傳承土地的故事,釀出臺灣地酒新文化 appeared first...

View Article

【菜市人生場】廚師的午夜尋愛行 基隆崁仔頂魚市

以往逛崁仔頂魚市,都是搭末班火車到基隆,在超商坐等至凌晨三點拍賣時段,結束後再乘首班火車回臺北。同樣的行程,年紀有了,已漸無法承受;不過,今天有幸搭上朋友便車,出發、回家時間自由,尊榮級待遇,無痛逛崁仔頂,我可以! 魚市所在的孝一路,原是一條河,船隻開進,將漁獲交給岸邊石階坎上的行口代售,便是「崁仔頂」魚市的原型。 The post 【菜市人生場】廚師的午夜尋愛行 基隆崁仔頂魚市 appeared...

View Article

【異鄉人英式餐桌】英式椰棗太妃糖蛋糕 Sticky Toffee Pudding

說到英國的經典甜點, 英式椰棗太妃糖蛋糕(Sticky toffee pudding)在許多英國人心目中,絕對數一數二受歡迎。陰冷的冬天,吃上一大塊淋滿香濃滑順太妃糖醬、熱騰騰的鬆軟黑糖椰棗蛋糕,搭配一球平衡熱氣的冰淇淋或鮮奶油,真正是人生至高享受。 The post 【異鄉人英式餐桌】英式椰棗太妃糖蛋糕 Sticky Toffee Pudding appeared first on 農傳媒.

View Article

【飲食身世錄】打盤吃飯的樂趣

臺灣有越來越多東南亞菜系餐廳。某次我與朋友去了臺北一家標榜馬來西亞華人菜的餐廳用餐,當飯端上來時,我總覺得哪裡不對,想了一下之後恍然大悟,於是請服務生重新安排後再上桌,這下果然對了!才跟朋友一起開動。 這個差別是什麼呢?那就是飯的呈現方式。臺灣的飲食方式是用碗裝飯,一手端碗,另一手執筷,挾菜擱到白飯上,混著飯一起入口。 The post 【飲食身世錄】打盤吃飯的樂趣 appeared first...

View Article


《鄉間小路》2024年1月號 尋味薑鴨

生於一八八七年的嘉義詩人林緝熙,著有詩集《荻洲吟草》,其詩〈辛卯秋冬雜詩之二〉寫道:「微軀秋後最驚風,十月綿衣苦未縫。燉得隔年紅面鴨,茶油薑酒補三冬。」 簡白的字句,鮮明生動地呈現出「薑母鴨」在臺灣流傳百年的日常風貌。而時代的巨輪轟然輾至了二〇二四年,且讓《鄉間小路》為大家帶來入冬「食補第一鍋」:臺式薑母鴨。...

View Article

【百元風味鈔】水煮芋頭

一月是作家林清玄離世的月份,如今在臺灣,林清玄這個名字,幾乎是被人遺忘了。然而談及飲食散文,我第一時間想起來的,永遠是他的<冰糖芋頭>。 初讀林清玄的年紀,應是國小五、六年級左右,彼時臺南北門路乃一整條書街,走進每間書店、二手書店裡,陳列的文學書系,必有一排九歌出版的林清玄散文。小時候其實不太懂得林清玄是何等暢銷作家,只是單純地翻開書頁,立刻被<冰糖芋頭>圈粉。 The post...

View Article


【餐桌上的產地】林默娘是咱頭家 北港元福麻油廠

元福麻油是北港歷史悠久的製油老店,位於朝天宮最熱鬧的廟口,面對媽祖金身前香煙裊裊的香爐,店頭仍保留早期風格,連炒芝麻的鍋鏟都是從清朝留下來的。現任掌櫃是五十三歲的陳威任,他理短平頭,眉頭深鎖、一臉厭世,完全不走熱情服務路線,開口都會先嘆氣,然後操著臺灣國語說:「我講一句坦白的啦!」濃濃江湖味,只差墨鏡和一條金項鍊,就能喊他一聲:「大欸(tuā-ê)!」 The post...

View Article

【餐桌上的產地】酒肉穿腸過,農婦向前衝 吳佳玲與她的米酒孟婆湯

宜蘭小農中,吳佳玲未必是最懂酒的一位,但她賣米酒的花招百出,確實很少有人超越。自稱諧星農婦的她,擺攤時會熱情招呼客人:「你應該有煮飯吧?」但現代人很少開伙,她就會改問:「那你會喝酒吧?」若客人沒喝酒,她還是鍥而不捨:「沒關係!要不要用酒來作菜?」在她使出渾身解數、說學逗唱一番後,有時候客人沒買米,卻帶了一支酒回家。 The post 【餐桌上的產地】酒肉穿腸過,農婦向前衝 吳佳玲與她的米酒孟婆湯...

View Article


【餐桌上的產地】一甲子的山海歲月 銅礦山的大薑軍

臺東「清亮生態農場」的薑農李清亮,他的前半段人生可謂早期臺灣「作穡人(tsoh-sit-lâng)」的縮影,年輕時除了務農,還兼跑各種工程賺錢,全年一刻不得閒。他的兒子李奇軍開玩笑說:「人家農夫以前是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。我爸是日出而作,日落繼續作。」李清亮因過度勞累,導致身體出現狀況,調養身體之餘,在朋友引薦下開始接觸有機食材,進而讓他決定踏上有機農耕之路。 The post...

View Article

【番鴨新品】進擊的白羽——進興番鴨

雲林「元進莊」以養殖白羽紅面番鴨著稱,所養鴨隻供應脈絡廣闊。甫問世的「進興番鴨」,外觀上和既有番鴨並無二致,但在生長速度和體重方面則有飛越性提昇。易言之,進興番鴨是元進莊白羽紅面番鴨家族中,一支最頂級的延伸品系。 The post 【番鴨新品】進擊的白羽——進興番鴨 appeared first on 農傳媒.

View Article

【餐桌上的產地】延續傳統好滋味 黑羽番鴨養成記

「聽過逃冬(tô-tang)嗎?」雲林斗六「金池牧場」負責人楊政勳憶起童年,五十六年次的他描述隨父執輩趕鴨的場景,「把大概一、兩千隻左右的鴨子,趕上剛收割完的水稻田,藉著掉在田裡的稻穀餵牠們,也協助農田去除害蟲。」他笑說鴨子們都很聰明,放出去一次,第二天就知道路了。生動言談中,屬於臺灣養鴨的沿路風景,彷彿就在我們眼前歷歷展開。 The post 【餐桌上的產地】延續傳統好滋味 黑羽番鴨養成記...

View Article
Browsing all 348 articles
Browse latest View live